左丘明(春秋):燭之武退秦師
國寫引導:應用整合書寫~遊說技巧
「共同體感覺」是由三個要素構成:信賴別人、信賴自己、歸屬感。阿德勒認為:「阿德勒心理學的實踐目標就是『共同體感覺』的養成,只要發展『共同體感覺』就能掙脫一切困難。」
阿德勒主張的共同體感覺中的「共同體」,不是指某個特定組織,只是一種抽象概念。將此應用於日常生活,具體思考時,或許會萌生困惑:「意思是,以公司為優先考量就行了嗎?」其實共同體這抽象概念不限於公司,也包括家族、地域社會、甚至國家、世界,以及動植物生存的宇宙等等。思考各個利益時,答案肯定不一樣。
譬如,商品出現瑕疵時,若是進行全面回收,企業肯定會受到極大衝擊,除了回收費用加上庫存報廢的直接性損失,信譽、銷量與利潤等等隨之大幅滑落,賠上信譽。這時,企業一定很猶豫是否要坦承管理上有疏失吧。然而,若是以比企業更龐大的組織,也就是社會的整體利益來考量,馬上就能明白盡早開誠布公才是上策。
阿德勒認為遇到個人、公司、社會等各種共同體的利益各異時,我們只要優先考量最大團體的利益,就不會做出錯誤的判斷,這才是真正的共同體感覺。總之,只考量個人利益,容易做出錯誤的判斷。
提升共同體感覺是變得幸福的唯一方法。有些人誤以為這麼做就必須捨棄自己的想法,迎合上司與公司,其實不然。我常被問道:「我的上司很不講理,若要得到他的認同,豈不是非得逼自己做錯誤的決定嗎?」我回答道:「沒有這個必要,只要回答他,你們的想法截然不同就行了。」因為和不講理的上司唱反調,絕對不會違反共同體感覺。
如同前述,共同體不是只有公司,也包括廣闊的世界與國家。所以阿德勒認為當一個人不知如何判斷時,以最大共同體為軸心來思考就對了。以前例來說,你想要得到的不是不講理上司的認同,而是世人的認同,所以讓自己成為別家公司「想挖角」的人就行了。如果被總是和自己唱反調的公司排擠,表示你從一開始就不該待在那裡。
但我們也不能忘了要以目的論來思考,之所以覺得對方不講理,是因為也許你早就萌生離開這個「目的」。希望你能明白這一點,冷靜判斷共同體對自己的意義。(節錄自小倉廣著,楊明綺譯〈對他人有貢獻是讓自己幸福的唯一方法〉遠流出版)
心理學家阿德勒說:「能夠解決任何問題的整合性觀點,就是發展為共同體感覺。」發展共同體感覺能讓人擁有健全的人際關係,掙脫一切困難。請以文本阿德勒「共同體感覺」的論點來分析〈燭之武退秦師〉所述秦、晉圍鄭的國際危機與人物思考各自利益時的內在的矛盾是如何解決?說明你的想法。
國寫引導
(1)文本意旨:擷取「共同體感覺」解決問題的價值,分析共同體內利益衝突時,「團體利益」是判斷關鍵的必要原因。
(2)發展解釋:以「優先考量最大團體的利益」觀點為基礎,就〈燭之武退秦師〉中君臣不同的身分、立場、經驗,闡述解釋秦、晉圍鄭的衝突原因,關鍵人物的矛盾因素,點出化解的原因,並總述作結。
(3)思考反應:綜合論述,提出自己對內在衝突的解決方法及其積極價值。
參考範文
活著,就是要創造更高的自我價值。「共同體感覺」就是實踐自我價值,人我之間信賴關係滿足尊重需求,從貢獻中體驗自我實現的存在感,找到個人生命的歸屬感而變得幸福。信念帶來行動,想要擁有健全的人際關係,和諧的幸福生活,支持行動的信念絕對不能缺少「共同體感覺」。真正的「共同體感覺」是最大的團體利益,當個人內在矛盾衝突時,把「小我」縮到最小,「大我」的利他信念放到最大,以「最大共同體」為軸心,當作解決問題的整合性觀點,自然任何問題都能迎刃而解。
〈燭之武退秦師〉中,秦、晉聯兵圍鄭源自當權者偏差的意志。王者的天命是實踐愛民的最大團體利益,追求國家安和樂利的整體利益。但晉文公因「鄭無禮於晉」的個人恩怨而產生扭曲的復仇信念,主動開啟戰端;秦穆公陪戰則是想圖謀更多利益,進而一圓爭霸中原的美夢;兩者的「滅鄭」行動均是以個人情緒及貪念為出發點,犧牲了最大共同體的和諧。情緒是因,行為是果。衝突、戰爭都是個人內在意識的顯化,所以解決問題永遠都必須回到個人身上。
燭之武巧言剖析利害,使秦穆公賭上個人的誠信,以最大共同體生存的利益為重,他選擇撤兵。面對秦君的背叛,晉文公撤兵亦以最大共同體為軸心來思考,與秦友好才是有利於最大共同體;晉文公冷靜判斷共同體對自己的意義,更期許以「仁、知、武」成就更高的自我價值。
滅國危機使鄭國上下形成「共同體感覺」。佚之狐不考量個人利益而推薦燭之武;燭之武雖怨懟自言不如人,老則無能為,卻又能臨危受命;自知過失的鄭伯亡羊補牢,引咎自責的低姿態;三者都放下個人的利益、情緒、身分,優先考量最大的團體利益,選擇休戚與共。危機解除後,三者都能因貢獻而實踐自我價值。
人不是活在客觀的世界,容易被扭曲的表象所左右,當內在衝突、共同體的利益各異時,思考共同體對自己的意義,並以最謙卑清澈的心調整「小我」,從貢獻中滿足尊重需求,對社會滿腔熱情,實踐自我價值,造就「大我」的和諧共榮。
核心關鍵
- 全文以燭之武針對目前戰爭情勢的分析,巧妙說服秦王退兵為主軸,再輔以敘述事件的生動筆法,構成一篇精練的短文。燭之武採用「誘之以利、挑撥離間、高瞻遠矚」三種說詞,終於使秦王答應退兵,並派兵戍守鄭國,可見外交人才的重要性。
國學常識
左 傳─古文經(歷史)、詳於記事┬取代孔子《春秋》入《四庫全書》經部
公羊傳┬今文經(哲學)、解釋義例┤
穀梁傳┘ ┘